加载中...

开阳寺

开阳寺 2025-04-01 09:56:34

罗定开阳寺(又称白庙、玉虚宫)是广东省罗定市现存历史悠久的佛道共存宗教文化遗存,始建于明万历二十八年(1600年),是罗定市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(1998年),2018年升级为市级不可移动文物。寺院以独特的佛道交融特征、明清建筑遗存及丰富的民俗传统闻名,被誉为“岭南宗教文化活化石”。

一、基本信息 

• 名称:开阳寺(别称:白庙、玉虚宫)

 • 地理位置:广东省罗定市城区东南部,背靠云旗山,毗邻泷江 

• 始建年代:明万历二十八年(1600年)

 • 历史地位: 

1. 罗定现存最古老宗教建筑之一,比罗定孔庙学宫(1611年)、罗定文塔(1647年)分别早建11年、47年。

 2. 1998年列入罗定市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,2018年升格为不可移动文物。

 • 性质:佛道文化交融的复合型宗教场所,现为佛教活动场所。 

• 主要功能:宗教活动、文化遗产保护、文化旅游。

二、历史沿革

时期

重要事件与特征

明万历二十八年(1600年)

僧人了空募建“开阳庵”,选址背靠云旗山、面朝泷江,兼具风水格局与军事戍边文化和两广书信交换驻地。

清乾隆年间

扩建为佛道并存的寺院,和两广官员文牒交换地。

晚清至民国儒释道三教融合,寺内设开阳书院吸引学子科举前祭拜文昌帝君,僧人讲授儒家经典

1949-2005年

寺院一度改为粮仓、学校,公社,宗教活动中断,明代铁钟、碑刻等文物散佚

文化价值 

1. 佛道共融的活态样本

 • 宗教实践:
佛教信众可在大雄宝殿礼佛后至玉虚宫求签问卜,法会保留“佛诞诵经,中元道教超度”的复合仪轨。

 • 学术意义:
为研究明清岭南边疆“移民州”文化包容性及佛道民间化融合提供实证。

 2. 民俗与地方记忆 

• 白庙祈福:新婚夫妇在寺旁“连理榕”系红布条祈愿姻缘。

 • 玉虚宫药签:
清代至1950年代,留存百支药签供信众按签取方,部分验方收录于《罗定民间验方集》。

 • 诗文传承:
清末贡生谭徽猷作《白庙钟声》:“梵宫隐隐白云边,夜半钟声到客船。莫道红尘多劫火,心清自可近诸天。” 

 3. 历史文献价值

 • 23通碑刻(现存12通):
记录明至清6次重大修缮信息,涵盖捐资名录、工匠姓名及地方法规,是研究粤西社会史的珍贵资料。 

保护与文旅开发现状 


• 保护措施: • 2018年设立专项修复基金,优先保护戏台、金亭遗址,并对其实施数字化三维建模。

 • 限制旅游开发对古建核心区的干扰。 •